新闻中心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信息» 教学活动 | 公司团队喜获第九届“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竞赛奖项

教学活动 | 公司团队喜获第九届“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竞赛奖项

2025年7月5日,第九届“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结果公布,公司师生首次在该项竞赛中获奖。建研235班吴其江(风景园林)、建研244班阮金垅(城乡规划)、建研233班的王泽榕(城乡规划)斩获佳绩,提交的《城市热缓解导向下的绿地空间格局多目标优化模型》项目研究成果荣获二等奖。项目由孙喆、石炀、高晓路三位老师联合指导。

自2017年以来,“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吸引了众多海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参与,成为了规划量化研究与实践领域的重要学术交流与创新探索平台。本届竞赛终评大会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经理廖正昕主持,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经理石晓冬致欢迎辞,大赛主席吴志强院士致开幕辞。来自国内城市量化研究及相关领域的行业权威专家组成终评专家组,由邬伦教授、甄峰教授任大赛执行主席。公司团队与来自长安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深圳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以及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知名高校与科研机构的19组优秀团队共同入围终评。

在本次大赛中,公司团队充分展现了在规划量化研究领域的扎实基础与创新能力,围绕城市热环境治理这一重要课题,探索并提出了科学系统的绿地空间优化模型。该模型通过高精度数据建模与多目标优化计算,实现了从微观局部到宏观整体的协同规划,有效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显著提升居民的宜居体验和城市韧性。下一步,团队将持续深化相关研究与实践应用,不断完善技术体系,为我国城市应对气候变化、提升生态韧性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和决策支持。

第九届“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二等奖获奖证书

颁奖仪式(左一为本项目汇报人吴其江)

汇报现场

获奖作品简介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我国超过66%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城市热岛强度以每年0.021°C的速度增加,严重威胁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本项目面向“城市热环境缓解”这一紧迫需求,提出一套针对绿地空间格局的多目标优化技术体系。首先,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底,结合LCZ分类与LST温度数据,构建包含75项景观指标与SUHII热岛强度的高分辨率数据集;经邻域一致性自适应采样后,保证样本空间代表性。其次,采用遗传算法-随机森林耦合的特征筛选框架,在保证模型精度(R²≈0.75)的同时将特征压缩至最优子集,并通过SHAP量化各指标对降温效应的非线性贡献,解决“黑箱”难题。进一步提出“由下至上”的两步式NSGA-II优化策略:局部层面以1km网格双目标(最小SUHII、最小用地变更)搜索Pareto解;全局层面整合局部方案,扩展为四目标(平均降温、极端高温控制、建设成本、绿地增量)寻优,实现多尺度协同。北京城区实证表明,外环带状密林连片化与中心微绿化互补可整体降低热岛0.9°C以上,并在绿地增幅控制15%内显著抑制高温热点。

参赛作品技术路线

赛事简介

第九届“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由北京城垣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世界规划教育组织(WUPEN)、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北京城市实验室(BCL)、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空间发展理论和分析技术学术专班、国际中国规划学会(IACP)、百度地图慧眼、中国联通智慧足迹、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国际研究中心(ICIR)、物流管理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大数据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人类活动大数据应用分中心联合协办。大赛共产生特等奖两名,一等奖五名,二等奖十二名,优秀奖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