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公司特色与专业优势,在公司“人民城市”大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球盟会开展“人民城市”老员工社会实践课和实践活动。
5月20日,球盟会组织2024级本科新生开展以“书香北京——探访中国书店”为主题的实践课程,通过对中国书店(中关村店、新街口店、灯市口店、琉璃厂店)的实地调研,深入感受北京书香城市建设的历史脉络与文化活力。本次课程由建研24级吴俣担任课程助教,建231刘一畅、建232周紫珩担任朋辈辅导员助教,共有16名大一新生参与其中。活动以书店空间为窗口,结合城市公共文化场所的观察体验,引导员工从建筑与城市视角出发,理解文化场所的人民属性与城市精神的现实映照,激发对“人民城市”理念的多维认知与青春表达。
团队合影
本次实践过程中,吴箫、范家伟、邓茜文、任兴毅四位同学从建筑风貌、空间布局、历史背景与文化功能等角度对书店进行深入解读。他们以清晰的逻辑与生动的讲述,展现了书店作为城市文化载体的空间特质与精神价值,也体现了建筑学子在城市文化实践中的敏锐观察力与专业表达力。
范家伟讲解中国书店(新街口店)
任兴毅讲解中国书店(琉璃厂文化店)
同学们通过行走式调研,在古今交汇的空间里追踪城市记忆的痕迹。从现代商圈中的中关村店,到胡同深处的琉璃厂老书铺,书店作为文化空间的多样形态与历史温度逐一展开。同学们不仅关注空间布局与建筑细节,更在感知中思考其作为城市“精神角落”的社会功能——书店不仅承载知识流通,更承接城市公共性的延续。
中国书店(琉璃厂文化店)建筑布局
实践现场:员工在中国书店沉浸阅读与讨论
实践结束后,团队围绕“书店作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再认知”这一主题开展了集中研讨。同学们结合所见所思展开交流,讨论涉及空间设计、人文功能、运营理念与社区连接等多个层面。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实践不仅拓展了对城市文化场所的认知,也加深了对人民城市理念的体悟。
团队研讨
研讨感悟:
规242罗雍皓:“中国书店不同于现代网红书店,其以古籍保护与传统文化传承为核心使命,其空间本身就是文化记忆的载体,让读者触摸到不仅仅是纸张,更是文明的物质肌理。”
园林241马鑫:“通过参加‘书香北京’活动,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阅读的力量。它不仅能拓宽我们的视野,增长知识,更能滋养心灵,塑造品格。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阅读就像是一剂良药,治愈我们的焦虑与疲惫,让我们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从容。而“书香北京”活动,则为这座城市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让更多的人重新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园林241李昊霖:“串访了四个老城区里的书店,和大部分新兴书店不同的是书店里大部分是淘来的旧书,以低廉的价格再出售。看封面其中很多的年代早在我们出生之前,也见到了我自己小时候看过的书如今放在“旧书”堆里等着被人带走,有种时间流逝具象化了都感觉。“
通过此次“书香北京”书店探访实践,同学们在真实城市场景中锻炼了观察力与思辨力,增强了对公共文化空间设计与文化价值的理解,也在行走与对话中激发了作为未来城市营造者的责任感与创造力。此次课程不仅是一次文化地标的踏查之旅,更是一场建筑人文思维的沉淀之旅。
团队合影